武汉玻璃幕墙建筑进入老化期安全监管尚空白
2009.10.10373

摘要:


武汉市部分玻璃幕墙建筑已进入老化期而安全监管尚属空白

玻璃幕墙亟待建立“病历卡”

    □ 周 鹏  本报记者 陈 铁

    今年8月29日,号称“华中第一高楼”的武汉市民生银行大厦,一块面积约3平方米的幕墙玻璃,从百余米高处“飞流直下”,“轰”地一声砸向一楼门厅的顶棚。溅落四射的玻璃碎块砸到一辆小车顶部,砸伤两名行人,碎块还扎破一辆轿车后车轮,同时击中多辆过路汽车。

    这幢68层高楼突发的“玻璃雨”事件,至今仍让附近市民心有余悸。如今,高层建筑比比皆是,玻璃幕墙广泛使用,但是玻璃幕墙的质量安全是否可靠,以及出了类似问题由谁负责、由谁监管等,都引起当地群众关注。因为,在人们眼里玻璃幕墙毕竟不如钢筋水泥结实。

    事发的武汉市民生银行大厦,总高度为333米,是武汉市目前在建的最高层建筑。该建筑自下而上采用全立面玻璃幕墙,犹如一座“水晶大厦”矗立在车水马龙的大道旁。仅这里不到1公里长的路段,就有7幢20层以上的玻璃幕墙建筑。现在,武汉市各条大道上,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

    据调查,1984年上海建成国内第一幢玻璃幕墙建筑——联谊大厦之后,重量轻、工期短、美观时尚的玻璃幕墙,越来越多地用于楼房建筑。到2005年底,我国各种玻璃幕墙建筑达1.5亿平方米,占全球总量50%以上,成为世界第一玻璃幕墙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

    然而,由于对玻璃幕墙存在的能耗大、光污染、易爆裂等缺陷,以及安全维护方面的认识不足,近年来我国各地曾发生多起玻璃幕墙的爆裂、脱体、坠落等安全事故,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同时,玻璃幕墙与所有的建筑工程一样,都有一个使用年限,尤其是已进入老化期的玻璃幕墙,其安全至关重要。

    武汉市幕墙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介绍:经测试,目前玻璃幕墙建筑采用的钢化玻璃,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有5%左右的自爆率。于是,生产厂家在钢化玻璃内加入夹丝、夹膜等防护材料,即使发生爆裂也不易伤人。但是,与钢化玻璃配套使用的构件由于老化、缺乏保养、年久失修等原因,还是容易导致玻璃幕墙爆裂。

    为此,记者走访了民生银行大厦、鲁巷广场、新世界国贸大厦等高层建筑,结果发现所在大楼的物业管理公司对玻璃幕墙的维护保养知之甚少。物业人员仅知道对玻璃幕墙的清洗等卫生工作,而对玻璃幕墙是否应该定期检修、如何进行维护保养等问题,均不了解。

    有关专业人士告诉记者,玻璃幕墙是新型建材,平均寿命为25年,与其配套使用的开启窗胶、密封条、受力构件等部件,通常10至20年就开始老化。因此,上世纪90年代前建成的既有玻璃幕墙建筑,现已进入老化期,如果未能进行维护保养,则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这一说法,得到国家建设部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组组长龙文志的认同。2006年,国家建设部曾组织国内29名资深专家,对武汉等10城市的既有幕墙进行了安全调查。他们在武汉抽检了10幢玻璃幕墙建筑,其中有6幢存在一般故障,1幢存在重大隐患。

    时隔3年多时间,玻璃幕墙建筑的老龄化数量在增加,且尚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新建的玻璃幕墙建筑仍在大量使用钢化玻璃,如同高悬于城市上空的“隐形杀手”。因此,玻璃幕墙建筑的安全隐患问题,亟待引起社会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同时,玻璃幕墙建筑的安全监管,目前尚属空白。

    鉴于玻璃幕墙建筑的安全性问题,美国、日本等国已明确限制使用玻璃幕墙。2006年以来,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也作出规定,对中心城区的高层建筑限制使用玻璃幕墙,采用轻型铝合金等新型幕墙材料进行取代。

    湖北省建筑装饰协会负责人说,因为玻璃幕墙建筑的维保费用较高,所以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根据国家建设部规定,玻璃幕墙工程原则上每隔10年进行一次安检,但由于地方尚未出台类似规定,致使玻璃幕墙在维护和监管方面缺乏明确的执行主体,究竟由业主负责还是由相关部门负责?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借鉴上海的可行性经验,建立玻璃幕墙安全管理机制。上海市的做法是:政府全权委托装饰建筑协会定期普查,建立玻璃幕墙建筑数据库;每隔8年,玻璃幕墙建筑所有者应当委托技术鉴定机构进行查勘检测,及时消除玻璃幕墙建筑的安全隐患。

    当前,武汉市正在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面对高层幕墙建筑快速发展的势头,有关专家呼吁武汉市尽快明确玻璃幕墙建筑的监管部门,划定城市兴建玻璃幕墙建筑的区域。同时,对玻璃幕墙建筑的质量安全进行全面普查,消除隐患,防患未然。《中国质量报》

协会对公账户

单位名称: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
账 号:1602023919200059151
开 户 行:济南工商银行趵突泉支行
税 号:51370000MJD6177755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济南市华能路89号山东质监综合服务大厦2楼205室
邮政编码:250100
传 真:0531-55692988
综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训 部:0531-88023952
评 审 部:0531-88023938
学术交流部:0531-88023907

订阅号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