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绿色智能创新技术论坛在泰安成功举办
2016.10.25721

摘要:


2016年起重机绿色智能创新技术论坛于1020-22日在泰安召开。此次会议由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起重机械技术专业委员会、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泰安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协办。来自企业、研究院所、高校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论坛开幕式

20日下午,2016年起重机绿色智能创新技术论坛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山东特种设备协会秘书长郭怀力主持。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孟祥京处长到会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张波理事长到会致辞,对代表参加会议表示欢迎,并表示希望此次会议的召开,能对行业未来技术发展,特别是起重机械的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周云秘书长、太原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徐格宁教授、同济大学周奇才教授、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张明海总设计师以及大会报告各位专家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徐格宁教授作报告

太原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徐格宁教授在“起重搬运设备-技术发展路线图2030”的报告中,分析了我国起重机械现状差距和机遇挑战,根据现状,提出了“起重搬运设备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技术”“起重机智能化控制技术”“起重搬运设备本质安全及健康检测技术”“起重搬运设备自动化吊具技术”等关键性技术,并提出了起重搬运设备的技术路线图。

周奇才教授作报告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奇才教授在“起重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远程维护技术”的报告中指出:对设备开展故障诊断和维护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主要手段,通过对CBM技术在起重机维护中的应用实例分析详细介绍了设备维护技术、起重机及其维护现状。CBM基于状态的维护是一种新型维护方式,而基于OSA-CBM的“桥式起重机故障诊断及远程维护系统”的提出为实际应用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方法和思路,对起重机维护技术在研究上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张明海总设计师作报告

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张明海总设计师在会上作了“绿色、智能—全自动化码头介绍”的报告。张总设计师从码头系统集成的机遇和挑战、自动化码头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全自动化码头,并以青岛港码头、厦门港码头等国内自动化码头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全自动化码头的运作流程。

宋世军教授作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宋世军教授作了“基于损伤图谱的智能塔机研究”的报告。宋教授从损伤图谱理论入手,从损伤图谱应用和案例出发,提出了智能塔机体系的思路。

郑庆华技术总监作报告                                 田福兴安全总监作报告

江西工埠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郑庆华技术总监作了“直驱电机在起重机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报告中指出GBM无齿轮起重机是直驱电机在起重机上的典型应用,它将电机、减速机、卷筒、传动机构功能集于GBM装置一身,颠覆了传统桥式起重机四连机构传动方式,突破了困扰欧美先进制造业国家80余年的技术瓶颈。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的田福兴安全总监作了“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本质安全,确保起重机安全使用”的报告。从使用者的角度,从安全的要求,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核电工程公司的在确保起重机安全使用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王志武总工程师作报告                   吴昊博士作报告

潍坊大洋泊车股份有限公司王志武总工程师作了“城市停车投资模式探讨”的报告。报告中,王总工程师介绍了立体车库的发展历程和使用现状,并根据目前停车难的现状,描述了立体停车系统的未来。

山东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吴昊博士作了“无线遥测数据采集技术在起重机械检验中的应用研究”的报告。吴博士根据实际检验过程中的经验,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检验技术。

专家们的报告站在起重机行业的高度,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其成功的应用案例和提出的探索课题引起了参会代表们的共鸣,受到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展览会主旨报告

全体代表还参加了2016首届泰山国际特种设备展览会的开幕式,聆听了国务院参事张纲所作的“中国制造业质量战略研究”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沈功田副院长所作的“特种设备制造现状与发展”的主旨报告。报告的高水平和前瞻性对每一位参会的代表均有很强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传递了难得的技术未来发展的正能量,提振了对中国制造未来的信心。

协会对公账户

单位名称: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
账 号:1602023919200059151
开 户 行:济南工商银行趵突泉支行
税 号:51370000MJD6177755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济南市华能路89号山东质监综合服务大厦2楼205室
邮政编码:250100
传 真:0531-55692988
综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训 部:0531-88023952
评 审 部:0531-88023938
学术交流部:0531-88023907

订阅号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