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先强企 中国制造如何迈向“质造”
2016.11.17297

摘要:


中国制造在迎来“智”的腾飞的同时,也将迎来“质”的跨越。11月13日,在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暨十佳品质评选颁奖盛典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智能制造将使我国制造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带来产品和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论坛上,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就制造业转型及创新、寻找产业新机遇等,展开了探讨。
  智能制造和工业强基是关键
  刘世锦认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竞争力的基础仍然是制造业。中国经济的回落是转型再评估,也就是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一个中速增长的平台,是两个不同平台之间的切换。过去6年时间,中国经济一直处在切换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没有完成,所以下行压力是存在的。

在刘世锦看来,经济下行带来竞争加剧,随之带来分化,最后才有转型升级。目前企业、行业和地区显现的结构分化,正是中国经济一个显著的特征。这样,优秀企业逐步显露出来,“所以我们要顺应这个趋势,而不是阻挡这个进程。”刘世锦建议,企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这一愿景如何实现,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制造2025》主要执笔人屈贤明认为,智能制造和工业强基是关键。
  
  屈贤明说,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为中国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屈贤明认为,我国在工业基础方面欠账太多,中国制造要由大变强,要变成优质制造而不是劣质制造,关键要解决基础零部件、材料和工艺等问题。只有工业强基这个环节真正解决了,中国制造才有希望。
  
  市场与政府需明晰定位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表示,智能制造是以智能化为主攻方向,但不等于它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还是‘质造’,还是质量、品牌。”《中国制造2025》实际就是质量强国战略。创新驱动首先围绕质量来展开,提升品质,创造出有世界竞争力的品牌。这样的情况下,实行强国战略的主体是企业,强国先要强企,但目前企业的形态,产业链的协同创新等,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陆燕荪认为,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这是未来在制造业领域需要加强解决的一个方面。而由制造到智造,再到质造,是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一种提法。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提出,中国制造企业的战略转型在于供应链创新。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也对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制造业现在主要的挑战是整体水平偏低,趋同化现象普遍。企业的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不强,使得制造业企业目前有相当数量处于经营困难的状态。
  
  许小年说,为了摆脱这个困境,需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执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三去”政策,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品,淘汰过时的产能,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
  
  这之后就是制造业的升级换代。许小年认为,这需要靠创新来实现。而划分清楚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明晰各自在其中的定位,非常重要。政府应该关注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基础的技术开发,而技术的商业应用也就是创新的主体始终应该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创新来自于民营企业和市场,这是有其内在逻辑的。”
  
  许小年认为,只要中国的企业行动起来,只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相信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指日可待。事实上,正有不少企业通过积极的创新改革,在实现自身蜕变的同时,也在力推中国制造升级换代。
  
  力求企业主体升级
  
  作为产业的主体,企业起着“压舱石”的作用,决定着中国制造的未来。需要深度思考的是,在中国经济从旧动能向新动能切换起航的转型中,企业如何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的新型制造?如何面向市场,贴近需求,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塑造能力?
  
  天工集团董事长朱小坤表示,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强国之基的中国制造,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规模与品质的同步提升。他举自身为例说,天工凭借钢铁工业特殊钢的技术优势,寻求全球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在自主创新、装备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等方面大做文章,已实现了高端化、定制化的生产,这种发展模式在行业独树一帜。
  
  海利集团董事长李儒昌表示,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升级创新,最重要的是企业品牌的定位,以及技术改良、落后设备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品质和生产效率。中国未来的制造业就是做好品质,做好品牌,上下游协同发展。
  
  宗申车辆集团总裁李学军表示,企业的竞争力不管新经济还是传统经济,关键是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产业升级要向未来趋势性的产品,趋势性的行业去发展。
  
  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杨红强认为,从实践来看,制造企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下降,产品附加值不高等。但从经验来看,可能更大的困境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资本金,二是人才的观念。从长期来看,互联网会变成一个软件企业,一个服务企业,一个大数据公司,真正能够实现平台化生态化建设的,一定是极少数的行业龙头。互联网之外,还有系统的打造。一是供应链管理系统,来降低综合采购成本。二是生产系统,怎样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市场开拓,无论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如何建立机制,吸引人才。四是多层次的销售系统。
  

协会对公账户

单位名称: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
账 号:1602023919200059151
开 户 行:济南工商银行趵突泉支行
税 号:51370000MJD6177755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济南市华能路89号山东质监综合服务大厦2楼205室
邮政编码:250100
传 真:0531-55692988
综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训 部:0531-88023952
评 审 部:0531-88023938
学术交流部:0531-88023907

订阅号
服务号